“我的孩子在学校安心读书,很求上进,比以前懂事听话多啰,非常感谢党,多亏党派来的罗书记。”这是“逃学F4”父母逢人便说的话。
2018年12月,国家能源集团四川能源公司员工罗洪奔赴凉山州布拖县觉撒乡博作村接任第一书记。布拖县是典型的“三区三州”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博作村位于海拔2600至3000米的山梁沟壑中,被横亘延绵的大山层层包围着,地貌复杂,环境恶劣,是典型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山村。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罗洪作为共产党员,凭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牢记公司领导的嘱托和自己的誓言,立志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逃学成性 治愚艰难
初来咋到,罗洪克服言语不通、人生地疏、道路崎岖、冷嘲热讽、习俗反差大等系列问题,每天起早贪黑摸准村况,跋山涉水了解民情,深刻认识到彝族群众观念落后,思维僵化。如何打破“一步跨千年”的思想禁锢,如何实施“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精准对策等,这些都是急需思考、策划和解决的问题。针对博作村严重的失学辍学现状,罗洪绞尽脑汁,多次挨家挨户地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劝导,不分白昼地宣传党和国家的义务教育政策,不分场所地讲解知识学习的重要性,反复苦口婆心,大多数家长和孩子们渐渐觉悟,陆续将孩子送回校园读书。但是,村里的乃古色呷、阿色尔贵、阿力拉以、要则小龙这四个孩子厌学情绪相当严重,要么在寝室睡觉,要么上课不听讲,还在课堂高声喧哗,影响上课,是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坏孩子”;采用堆砌砖头、木棍靠墙、搭“人梯”等方式翻越学校围墙,逃出玩耍;加之家长观念陈旧、缺少见识和袒护孩子,这四名儿童成为村里和学校有名的逃学王,帮扶干部称之为“逃学F4”。罗洪抱着绝不能荒芜教育的思路,经常与之斗智斗勇,哪怕再费心再费力,也要将孩子们劝回学校学习,不能让孩子输在学习的起跑线上,不能再让大凉山输在缺知识少技能上。
精诚所至 迷途知返
2019年1月的一天傍晚,刚被罗洪劝学返校的“逃学F4”,在学校仅呆几天,老师就反映溜出校门回村,没去上课。接完电话,罗洪心急如焚,立即组织村干部和帮扶队员冒着寒冬夜色,兵分几路,四处搜查,开展“抓逃”行动。在山上、树林、杂物堆、菜园地、山沟旁、悬崖边和房前屋后等处寻找,甚至在村民的床下和衣柜里寻找。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一个小孩的身影都没有发现。罗洪既失望又迷惘,焦急而坚定地对大伙说:“不找到四个孩子,绝不收工,大家继续分头行动,辛苦了。”
凌晨一点过的时候,罗洪在靠近沟渠的悬崖下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不是乃古色呷吗。罗洪喊了一声,乃古色呷瞬间跳过沟渠,快速往村民的聚居点跑去。罗洪抓紧机会向沟渠对岸跳去,由于对沟渠宽度估计不足、冬天衣服穿得多和年纪偏大等原因,双手仅仅抓住沟坎,下半身浸泡在冰冷的水里。因抓人心切和爱心驱使,他完全忘记湿透的裤子及寒冷、疼痛,用尽全力爬上堤坎,向乃古色呷追去。沿着村民的房前屋后追呀追,迂回曲折地追,上气不接下气地追,眼看就要逮住,乃古色呷又绕道来到沟渠,奋力跳过去,加速向山上的树林跑去。罗洪吸取教训,双脚下到河沟,蹚水越过,朝着乃古色呷的方向跑去,并联系大伙往山上围堵。
在追赶途中,眼前茂密的藤条树挡住前行的步伐,罗洪借助微弱的电筒光,匍匐着身子,用力地紧贴地面往前爬,树枝刮破了脸面和双手也毫无感觉。这时,他只有一个信念,必须将孩子们劝回学校读书,才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才对得起公司领导的反复叮咛,才对得起集团对扶贫攻坚的不懈投入,才能把党中央国务院的精准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反复折腾,也许是孩子年幼跑累了,也许是罗洪的良苦用心感动了孩子,乃古色呷坐在山坡上不跑了。罗洪赶过去坐在旁边,踹着粗气,关心地说:“孩子,累不累?!”乃古色呷有点气愤地说:“累。叔叔,你干吗一直追我呀。”罗洪说:“目的只有一个,回校读书,学好知识,掌握技术,为你自己好;将来成为有用的人,报答爸爸妈妈,报效伟大祖国,感恩共产党。已经很晚了,我今后给你讲为什么读书。能不能告诉我,另外三个躲在哪里吗?”乃古色呷低头沉默良久说:“叔叔,刚才你没有骂我,没有打我,感觉你是为我们好。我告诉你,他们可能躲藏的地方,我带你去。”罗洪激动地握住乃古色呷的手说:“你是个好孩子,叔叔感谢你。”两人一前一后地朝山下快步走去。
再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共同寻找,在乃古色呷的带头引路和示范作用下,阿色尔贵、阿力拉以、要则小龙分别从山沟、菜园地和杂物堆里露面,终于全部“降服”,主动与帮扶干部们一起回到村委会办公室。罗洪长舒一口气,拿出手机,发现已是凌晨5点过。突然,要则小龙说:“罗叔叔,你的脸上和手上有血,裤子是湿的。”罗洪愕然,伸出双手,发现手背上有几处划伤,用手摸脸,手指沾上血迹。罗洪说:“只要你们好好读书,将来成为对博作村、大凉山和祖国有用的人才,叔叔受点累、受点伤无所谓,算不了什么。”精诚所至,四个孩子陷入长久的沉思,阿力拉以和阿色尔贵忍不住齐开口:“叔叔,感觉你真好,我们今天就去上学。”乃古色呷和要则小龙也表达出同样的想法。
罗洪喜出望外,换掉湿透的衣服,简单洗漱,煮好饭菜,对边吃饭的四个孩子进行教育:“远在北京的习爷爷,时刻牵挂着你们,希望你们认真读书,成为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勤奋工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吃完早饭,罗洪拖着疲惫的身心将孩子们送到学校,并说:“只要认真读书,周末陪你们玩游戏、打篮球,好不好?”孩子们点头答应。罗洪向老师说清楚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以便因人施教。老师们对罗洪的行为举止给予赞许,表示将积极配合支持,不落下任何一个孩子,共同携手做好教育扶贫工作,用知识托起大凉山脱贫致富的脊梁。
球场育人 激发渴望
孩子们周末放学回家时,罗洪专门挪出时间与孩子们交流谈心,拉进距离,以心换心,建立友谊,洞悉孩子们内心想法,主动从兴趣爱好入手,激发他们好学上进的热情。针对“逃学F4”中的乃古色呷喜欢打篮球,叫上乃古色呷和其他逃学的孩子一起打篮球。在运动中讲解篮球规则,传授正确投篮、防守、突破技术,切磋技艺,步步引导,端正态度,提高遵章守规意识,养成积极向上的好学习惯。罗洪抓住球场休息间隙,向孩子们讲解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攻坚政策,讲清国家能源集团和四川能源公司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支持,其目的就是让每个适龄儿童都去读书上学,做到一个不能少,竭力斩穷根。罗洪将手机拍摄的图片和视频向孩子们展示说:“城市的这些高楼大厦、宽敞道路、高速铁路和现代化企业等都是用丰富的知识技术堆积起来的。那你们会不会做呢?”孩子们羞涩地不开腔。罗洪接着说:“当然不会,因为你们没知识、缺文化,所以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技术,将来就会做。”孩子们连续点头。通过不断地球场切磋和贴心交流,震撼了孩子的心灵,触碰了孩子的视觉,增进孩子们对求知求学的渴望。罗洪乘胜追击,以孩子们熟知的成功案例,讲述本乡本村的大学生读书成才故事,以榜样为力量,潜移默化地激发学习活力和读书热情。
智志双扶 彝乡花开
2020年5月的一天上午,正在专心工作的罗洪被惊动:“罗书记好,你是我们的恩人呀,孩子们的成绩越来越好,谢谢你!”罗洪仔细一看,这正是“逃学F4”的父母。邀请他们围着坐下后,罗洪坚定地说:“应该感谢党、感谢祖国。”然后,家长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想罗洪劝孩子回校读书的事情:追孩子上学而受伤感冒、鼓励孩子勤奋读书、教会学习方法、培养兴趣爱好和养成读书好习惯等,还自我检讨自己当时目光短、见识少,替孩子掩藏、扯谎等行为。罗洪红着眼、噙着泪、哽咽着说:“作为共产党员,我做得不够,离组织上对我的要求还有差距,必须继续努力,但也需要乡亲们的理解、配合和支持。”父母们立即赞同:“以后都听罗书记的。”随即,家长们喜上眉梢地抢着说话,我儿乃古色呷成了学校有名的篮球王子,学习成绩好起来了;我的阿力拉以已升入拖觉镇中学,上初中啦;我家的要则小龙读书干劲大,下半年就读初中啰;我家的阿色尔贵认真完成作业,不懂就问,进步不小......罗洪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忽然乃古色呷的妈妈又自豪地说:“儿子给我讲,今后要报考体育学院,像姚明一样去全世界打篮球,为祖国争光,还要把我们接到大城市去住好房子。”阿色尔贵的妈妈不服气地抢过话说:“我儿子要读师范大学,回到我们大凉山当老师教书,培养很多好学生,让大家更加富起来......”。“逃学F4”已完全走上学习正轨,没有放弃一个,全村入学率100%,呈现百花齐放局面,为脱贫攻坚播下新的种子,为乡村振兴点燃新的希望。
送走乡亲们,身为博作村扶贫攻坚第一书记的罗洪,看见博作村在党的光辉照燿下阔步前进,看见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大凉山的湛蓝天空中迎风飘扬,看见博作村容村貌的华丽转身,看见村民处处洋溢的幸福感获得感.....罗洪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将凭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全心全意地带领全村群众砥砺奋进,快速走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光明大道。(陈庆)
图文来源:国家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