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精准扶贫展>>国家能源集团

“好点子”创造“好未来”

曾经的吴堡县寇家塬镇东庄村“两山夹一村、进出一条路”,老百姓靠天吃饭、赖地穿衣。凭借国家能源集团春风春雨般的真扶贫、扶真贫,如今村民们齐心协力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而这一切的起点要从村支书王艳军的“好点子”讲起。

2015年,个体老板王艳军干起了村支书。之前,他一直在县里干个体,跑运输,家庭条件在县里十分不错。于是,县里领导深思熟虑后,选定向来做事靠谱的王艳军担任东庄村村支书,带领村民搞集体经济。

“组织需要我回村做点事,给我后辈儿孙做个榜样。”王艳军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当选支部书记后,王艳军一段时间里陷入了焦躁当中。做什么能带动村民致富?王艳军久久找不到答案。

这时,老岳父突然点拨道,“咱守着‘金窝窝’,过着穷日子。为啥不搞搞本土产业?”

老岳父的一席话,点醒了王艳军。

随后,“好点子”出现了——建挂面厂。这还得感谢王艳军的岳父。老人家一直经营着一个生产挂面的小作坊,虽不能致富,但也能养活一家子。吴堡县的手工挂面一直小有名气,周边类似的作坊不计其数,但都没有达到专业化和规模化生产。

有了点子,行动就有了方向。政府拨款200万,数目不小,但还是不够。于是,先建了生活区,又留下了厂房资金的难题。在这时,王艳军想到国家能源集团正在定点帮扶吴堡县,不妨借惠民政策的东风。另外,吴堡县的手工挂面上过《舌尖上的中国》,前景十分看好,县里也是很支持。事情不能耽搁,县里马上与国家能源集团进行了沟通。

起初,王艳军还是很担心,人家能不能同意帮扶这事儿呢?

很快,国家能源集团派人来了,了解情况,经过考量,最终觉得项目可行,决定投入500万资金帮扶建设厂房。

资金一到位,一年半时间,厂房迅速建起来,2018年11月落成。最初,挂面厂投入试生产,县里有点担心,派专人入厂指导,运行了一个月,发现运行良好。于是,2019年挂面厂正式投产。国家能源集团还聘请省劳模、张家山镇手工空心挂面代表人张彦兵担任技术指导。

而今,走进挂面厂房,一排排如金丝一般的挂面正被员工们陆续挂上晾晒架。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厂房,空气中到处可以闻到面香。

员工宋春英曾是贫困户,经过培训,来到厂子上班,负责挂面包装,每月能挣4000元。再加上享受县里的劳务补贴扶贫政策,每年就有4.5万元收入。

宋春英心存感激,十分珍惜这份工作,像她这样在这里上班的村民还有40多人。

王艳军说:“我们厂子是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面粉都是定点面粉厂送货。我们的挂面叫‘延福面’,有生产标注,加工环节,且纯手工制作,传统手艺也传承下来了。如今,全县6个镇,每个村都有集体经济合作社,我们村办的最红火!”

本来一切步入正轨,王艳军又带着村民开始做鸭蛋生意,前景大好。可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了,挂面和鸭蛋的生产和销量都受到了影响。“三月份,我们才复工复产。国家能源集团又来帮扶我们,认购了2400斤鸭蛋和积压的挂面,解决了许多问题。”王艳军告诉记者,“当初,挂面厂刚开也是国家能源集团帮忙,打开了局面。疫情发生后,又及时出手帮助我们,让老百姓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一切又拉回了正轨,估计今年利润惠及村民能上千。”

如今吴堡县东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艳军,身兼集体经济合作社理事事长,担子依然在肩。回想起来,他说:“做这事我的担子也是够重的,只因国家政策好,有人帮我们。项目虽好,但还得靠国家能源集团和县里的帮扶,生活是大家创造出来的。”

一路走来,从一个建挂面厂的点子出发,历经曲曲折折,东庄村的村民们创造着大家各自幸福的生活。

当明天的太阳再次冉冉升起,当大家又踏着晨光去上班,未来又将清晰开阔,正如“延福面”寄托着延续幸福和延续势头的祝愿,明天定会更加美好!(刘惠)

图文来源:国家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