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精准扶贫展>>国家能源集团

驻村第一书记高瑞和红湾村的“46道弯”

从吴堡县城通往红湾村的路,迂回蜿蜒,急转弯也多。但正是这来来回回的山路接通了农民与外界的联系。弯道陡且长,每走一段,都让人下意识记一个数,驱车停稳,整整驶过46道弯。

“你们是谁?来红湾村干嘛来了?”村民看到记者有点面生,上前询问。

“我们是国家能源集团的,过来采访。”

“哦,那你认不认识我们高瑞书记,他就是国家能源集团派来帮助我们脱贫的人。”

刚进红湾村,还没见到高瑞本人,就先从一名青年村民口中听到了“我们高书记”的名儿。随后几天里,跟着高瑞走在红湾村,你会发现这位从国家能源集团来的“第一书记”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村庄。他看到老人膝盖上贴着厚厚的膏药,会关心地询问;村里正在嬉戏玩耍的儿童,会和他亲昵地玩游戏;大娘们会拉着他的手,和他说说自己最近的烦恼和心里话……

一段“弯路” 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

弯弯山道上那汗湿衣衫的背影,纵横阡陌中那沾满泥土的鞋子,昏暗灯光下那访贫问苦的关切,万籁俱寂夜里那一碗泡面晚餐……这一个个镜头切换出来的,是第一书记高瑞的工作和生活常态。

如同红湾村里的弯路一样,如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高瑞也曾走过“弯路”。

高瑞到岗后不久,便向吴堡县申请了产业补助,为村民引进5000只鸡苗,并让村里身有残疾的贫困户来负责户外散养,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提升贫困村民收入。半年后,他提出申请,向神东销售已经成熟的5000只鸡。很快,申请获批,为了能让村民尽快拿到钱,他赶紧安排村民宰杀。

但令高瑞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好心差点打水漂儿。神东矿业服务公司来电,通知高瑞:所有宰杀的鸡都需要提供食品安全检疫手续证明。高瑞一时慌了手脚,顿时感觉“头有点大”。他冷静下来,确认榆林市具有宰杀资质的正规屠宰场仅在靖边县有一家。红湾村的散养土鸡必须先到靖边县的屠宰场宰杀,肉食品经靖边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检疫合格后,再运往神东。

由于时间紧、路程远、环节多,高瑞紧急联系了一辆大卡车载满5000只散养鸡从红湾村出发,高瑞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一路相随赶到近200公里外的靖边县,宰杀、包装、手续操办全过程。高瑞心里想的是万一这5000只鸡出了问题,村民这大半年就白忙活了,一定不能让他们拿不到钱。整整两天两夜,他和随行同事睡眠不足5个小时,按时将散养土鸡和检疫证明运送到了神东。好在功不唐捐,此次销售为红湾村带来了26万余元的净利润。

“惭愧!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的初心是好的,但由于经验不足,还是走了弯路。”高瑞在他的工作日志里进行了深刻的自我批评。

“忙书记”换来了“幸福指数”

高瑞为村民谋取的福利,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今年4月,红湾村幸福院正式投入使用。闲暇午后,村里的老年人都陆陆续续聚在这里打牌、聊天,诉说着红湾村的变化。

薛大爷是幸福院的常客,说起红湾村的变化,他满是感恩:“现在幸福院真是建设好了,我们太喜欢这里了。一顿饭1.5元,说实在的,这点钱连一瓶水都买不来,更别说吃饭了。可是幸福院的饭菜就只收1.5元。”情到深处,老人拍了拍高瑞的手,“高书记,替我们谢谢你们单位。”

幸福院的下午,充满了欢声笑语,村民们围着高瑞,谈天说地,像亲人一样。

村里人早已把高瑞当成了自家人,高瑞也把对村民的帮扶做到了实处细处。红湾村距离寇家塬镇约6公里,没有开放公共交通。高瑞每次驾驶私家车途经这段路时,遇到步行的村民总要停下来,将村民捎上一程。有一次,贫困户薛春兰偷偷在车里留下了10元钱。高瑞明白薛春兰的心思,但又怎么能收老乡的钱呢,高瑞便退了回去。

“高书记,我们常坐你的车,就给这一次,您收下吧。”

“大娘,钱绝对不能收,我的车次次可以坐,我们过来就是为你们服务的,怎么能要你们的辛苦钱呢。”

无偿载客的次数多了,感动事儿也做多了。村民对高瑞的印象越来越好。就是这样一点一滴,成为了红湾村的“贴心书记”。

高瑞发自内心地感慨:都说第一书记是来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路”,现在才知道原来“行百里者半九十”,这“最后一公里”才是真正走到百姓心里的关键。

就在前不久,高瑞去探望独居的贫困户薛凤仁老人。当他来到老人家门口,发现和往常不太一样,大门没上锁,敲了几下门都没动静。高瑞有点急了,赶忙推门冲了进去,屋子里烟雾缭绕,老人躺在床上意识模糊。高瑞赶紧打开门窗通风,用力推了几下老人,老人才逐渐恢复清醒。这一次的事儿让高瑞百感交集。

冬天里,红湾村的村民都有烧炉火的习惯,高瑞说自己平时应该对孤寡老人多上点心,给他们普及安全知识,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了。

过了几天,高瑞遇见了薛凤仁老人,打了声招呼:“大爷,您还认识我么?”

老人抹了抹嘴,回想一番,摇了摇手。

高瑞挠了挠头,嘿嘿一笑说道:“要走到百姓的心里,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呢。”

把“弯道”走成“直道”

走弯路走出经验来。一个个朴素故事、一桩桩感人场景,无不饱含真情为民,融汇扶贫成效。

红湾村村支书说:“和别人不同的是,面对弯道,高瑞总有把‘弯道’走成‘直道’的能力。”是的,无论是险些被耽误的5000只鸡,还是给村民普及安全知识,对高瑞来说,都是扶贫路上的“弯道”。正因为如此,这些“弯道”都将变成了一线扶贫的经验方法,让他在平衡、处理各种问题上游刃有余。

高瑞在职的10个月期间,走访红湾村63户贫困家庭上百次。这里的贫困户聊起高瑞,都是说不完的感谢。现在,来幸福院的老人越来越多了,他们都喜欢趁着高瑞午饭后休息的间隙,找他们心中“我们的高书记”唠唠家常。

高瑞的心里最放心不下的也是这些贫困户,有些老人要是很久不出现在幸福院了,他就要去家里走上一趟才放心。

只要看到村民的笑脸,高瑞的心里就暖暖的,“说明我这个第一书记干得还行。”

从第一次来到红湾村到现在,高瑞无数次往返于吴堡县城和红湾村。路途中的46道弯,哪里有个急转弯,哪里的坡又比较缓,他早已烂熟于心。把弯路走成直路,靠的是一次次的经验累积。扶贫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长线工程。脚下沾了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从发展经济到培殖产业再到培养人,在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高瑞用自己的双脚走“直”了红湾村扶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路”,也从自己走过的“弯路”里总结出了经验方法。村民们看在眼里,也都记在了心上。

“大爷,您认识我吗?”

“您是......”

“我是高瑞啊。”

“哦,高书记,我知道你,你真是个好人。”

“这条路弯道多,我送你回去吧。”

“不了,我老了,最不缺的就是时间。那些弯道一步一步慢慢走,就不弯了。”(刘惠)

图文来源:国家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