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精准扶贫展>>国家能源集团

高山深处的红草莓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

位于普格县荞窝镇的城西村,属于高二半山地区,自然资源匮乏,村民主要以种植马铃薯、玉米、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由于规模化种植程度不高以及交通运输的不便,老百姓每年只能通过耕地获得极少收入。国家能源集团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业,组织国内农业种植领域专家带领四川农科院技术团队到现场考察,对当地土壤、光照、海拔、气温等因素进行深入调研,认为区域昼夜温差较大、阳光直射充足,对水果糖分积累创造了有利条件,适合种植高山草莓。国家能源集团出资230万元,全资支持城西村修建草莓大棚,发展以辽宁丹东特种草莓为母本的草莓种植产业。项目占地40亩,分为2个地块开发,将建设大棚39个。

技术促进产业发展

在草莓种植过程中,国家能源集团邀请了辽宁省草莓科学研究院、四川省农科院专家,定期到现场培训草莓生产技术。同时与地方专业农牧公司签订专业种植技术引进协议,成立专门技术团队开展全方位培训,特别对第一年草莓种植进行全过程技术指导,有效提升草莓种植水平。为发挥农产品更大价值,修建了占地面积60平米、冷冻体积120立方的草莓冻库,为园内现摘草莓提供保鲜冷藏、库存周转的有效场地,同时开展草莓附属产品深加工业务探索,进一步提升草莓种植延伸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

“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级运营模式

项目采用“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三级运营模式,由村两委代表村集体行使项目领导、组织、协调等职责,研究确定项目运行发展方案。村两委组织成立合作社,委托合作社对项目进行全面管理。合作社由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轻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村组干部等9人组成,负责项目管理、产品运营和销售。贫困户通过自愿入股获得项目分红,同时深入参与草莓项目劳动务工,获取务工酬劳。2020年5月,全村221户998人贫困户实现分红22.1万元,每户达1000元。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每年可为城西村带来土地流转、务工和草莓种植收益130余万元。

造品牌,拓渠道

“定向+市场”同步、“线上+线下”发力,建立了大型企业以购代捐、周边景区定点销售、散客入园采摘以及网络平台营销等渠道,拓宽市场销售平台,确保草莓销量得到有效保障。城西村草莓注册了“荞窝九九红颜莓”商标。这个名字来源于周边的螺髻山九十九里温泉瀑布景区,借助景区人流与人气,还拓展了景区销售以及入园采摘等销售方式。集团公司及兄弟单位安排协调工会、职工食堂优先购买城西村草莓,以购代捐,购买草莓超过5000斤。集团公司发挥互联网优势,利用“慧采平台”进行广泛宣传推广, 今年疫情期间,通过网上销售在2天之内卖掉了800多斤草莓。

图文来源:国家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