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咀村是陕西米脂县最大的贫困村。高飞是国家能源集团派驻在管家咀村的驻村第一书记。
在驻村一年半时间里,高飞“用脚步丈量民生”,踏出了4万公里“驻村路”,相当于绕了地球一圈。
2018年底,几场冬雪下来,厚厚的雪盖盖满了陕北高原的山川梁峁。在人们急切翘盼春天来临时,高飞到了管家咀村。在仅有一张床和一张小桌子的贫困户出租房里,高飞落下脚,安了家。
进村第二天一早,高飞就开始了第一项工作:入户走访!
管家咀村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村里的道路崎岖蜿蜒、狭窄险要。高飞爬坡下洼,一户一户走访。整整两个星期的起早贪黑,全村864户2256人的基本信息全部被高飞详细记录下来。
在村民郭翠玲家,高飞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郭翠玲家仅有的一头牛走丢了,那是家里最值钱的家当,她和老伴儿心急如焚,不顾天黑、道路狭窄险要,执意出去找牛,没成想,把自己的脚扭伤,直到现在腿脚还不灵便。看着郭翠玲一瘸一拐的背影,想到村里的老百姓还过着穷日子,高飞心里很不是滋味。
另一件触动高飞的事是这里的校舍和孩子们的学习条件。
冬季,陕北的天黑得特别早。一天傍晚,高飞路过管家咀小学时,在大门外看到,夜幕里几个年纪不大的学生正端着碗在外面吃饭,还有几个学生竟然爬在乒乓球台子上摸黑写作业。
他走进学校,找到老师了解缘由,没想到所有老师地回答都是,“孩子们自己习惯了。”看到高飞不解,校长把他拉到了办公室,讲述起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这些住校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多数家庭情况不好。他们从小在家里接受的教育就是节约用电,来了学校依然保持着在家的做法,生怕浪费电。“我们看到后会喊他们回教室里吃饭学习,但我们不在眼前时,他们还是会跑出去。”
高飞还了解到,住校的孩子们最小的只有8岁,最大的不过13岁。孩子们平时住在二楼,上厕所需要从二楼跑到一楼操场西边拐角处的旱厕。虽然从宿舍到厕所不过200米的距离,可是在黑乎乎的夜里,对于孩子们来说,去上厕所仍是不易。孩子们的情况让高飞也很揪心。
在走访中感悟和思考,高飞得出了一个结论: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管家咀村发展,影响贫困户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的难点。一定要将基础设施的改善做好。高飞下定了决心,并将第一份改善基础设施的方案递交给了国家能源集团。
不久,管家咀村小学校园里就安好了2盏路灯,晚上去厕所,孩子们再也不用怕黑了。不仅如此,村里主干道旁也新装了60盏太阳能路灯。道路通,百业兴。国家能源集团还在管家咀村投资新建了四座便民桥,加宽了一座原有的便民桥。
便民桥的修建和路灯的安装,解决了300多户村民出行难、农作物运输难的问题。村民王老汉高兴地说:“以前去对面山上种地都要绕好远的路,现在桥修起来,路灯装上,大伙儿出行更方便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走访中,11岁的小学生冯博硕和高飞成为了好朋友。他家兄弟三人,父亲冯乾宇因脑供血不足,不能干重活,母亲在村里打零工没有稳定收入。在高飞与村干部的帮助下,冯博硕的父亲成为了村里的保洁员,除了种地外,一年额外多了7000多元的收入。
马红花是一名聋哑人,家中有三个上学的孩子,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生活比较困难。了解到她家的实际困难后,高飞与村干部帮助他们一家与村里另外几家贫困户联合搞养鸡,鼓励他们养殖致富,让他们对未来的生活变得充满了信心。
为了让村里的留守孩子们安心学习,高飞找到了自己的“娘家单位”——安监局,发动同事开展一对一帮扶,为孩子捐款捐物,帮他们度过难关。 他还自掏腰包,在村里包了一块地,将种植的蔬菜瓜果的很大一部分捐给了村小学,用于帮助孩子们改善伙食。
……
秉持着一名驻村书记的责任和担当,高飞在米脂县管家咀村打通了扶贫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图文来源:国家能源集团